
最新资讯

一、活动的意义:
一个世纪前的1912年11月23日,十七岁的刘海粟与友人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称上海美专)。这所中国现代意义上第一座美术学校在早期中国现代美术中举足轻重。学校拥有强大的师资阵容,执教于中国画、油画、雕塑、美术史等诸领域,许多教师都是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学校也培养出一批批卓越的艺术人才活跃于中国画坛。上海美专不仅在美术教育上影响巨大,而且还成为维系民国文化界人士交往的纽带,以上海美专为中心成立了多个美术社团,围绕它还出版了许多画集和美术杂志。因而上海美专在物质的意义上是一所重要的美术学校,而在抽象场域的意义上它也成为了民国知识分子交往的公共领域。上海美专培养、输出、汇集的艺术人才与精英成为推动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为现代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路播撒下了种子
2012年是上海美专成立一百周年。在百年的历史中,这所中国现代意义上最早的美术学校经历了创校、拓展、完善和最终与其他学校合并改组的过程。它的发展经历映射了早期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演变,是研究中国美术学校发展的标本。同时它也是研究民国美术发生的重要场域,围绕它汇聚许多重要的文化人物和艺术事件,是众多文化元素交汇的聚焦点。因而上海美专成为研究民国美术乃至民国文化的重要例证。
刘海粟——上海美专的创始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现代美术的拓荒者,自始至终将个人的生命与艺术紧紧地与这所学校交织在一起,一生跌宕起伏,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一大家,对上海美专的研究不能不提到这位敢为天下先的校长。此次活动将对上海美专和对刘海粟研究的两条线索结合在一起,以个体(个人)的研究映照出对整体(学校)的研究,以对个体的研究投射到对整个学校发展历史的研究中。刘海粟是贯穿上海美专发展始终的关键人物,他与学校命运相伴始终,是这段历史的操局者同时也是见证人。
“闳约深美”是蔡元培在力主“以美育代宗教”时提出的意境。1918年,他手书“闳约深美”赠送上海美专,这也成为刘海粟办学的精神内涵。本次学术活动回到“闳约深美”的办学精神,以这四个字概括整个学术活动,全面、深入、严谨地对上海美专进行研究与挖掘。以期在此活动之后,建立一个上海美专学,确立对于上海美专的研究方向和体例结构。因此此次活动既是一个对上海美专的纪念与总结,也是建立上海美专学的开始,全面地、系统地研究上海美专。
二、上海美专之于上海的意义:
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苏州美专等都是中国现代早期美术教育的重要基地,尤其上海美专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现代意义上第一所美术学校,它改变了中国艺术教育中传统的师徒传承制,将西方现代的教育理念与机制引进,通过现代教育模式向社会大量输送经过严格训练的艺术人才。在这几所学校中,当属上海美专资历最老,而且它是唯一诞生、发展、辉煌于上海的美术学校,是上海这座近代崛起的大都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历史印记。当人们津津乐道潘玉良、李可染、程十发等享誉中外的绘画大师时,殊不知他们都毕业于上海美专,受教于刘海粟门下。当人们在观看《风云儿女》、《夜半歌声》、《林则徐》等中国电影史上优秀的影片时,殊不知这些电影的导演(许幸之、马徐维邦)、主演(赵丹)都是从上海美专走出来的。更广泛地说,许多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学者、文人、政要都关心过上海美专,鼎力相助过上海美专,他们或担任教师、或担任校董、或增题词、或赐校训;如康有为(刘海粟的老师)为上海美专亲笔题写“存天阁”,蔡元培(于刘海粟有知遇之恩)赐“闳约深美”的校训,傅雷、胡适、黄宾虹、潘天寿、吴昌硕、王个簃、来楚生都曾在上海美专授课或讲座。蔡元培、梁启超、黄炎培、孙科等都曾任校董。由此可见上海美专阵容之强大,地位之坚实,影响之深远。这样一所集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文化精英的学校,在中国恐难找第二所美校与其比肩。它是印证上海百年文化发展和历史地位的重要物证,也是上海文化史、城市史的特殊财富。
今年,恭逢上海美专建校一百周年的纪念。值此良机,刘海粟美术馆联手社会各界的力量,将隆重推出一些纪念活动,将这座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意义深远的美术学校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发掘出来,发扬光大。
张聿光(1885-1968)
浙江绍兴人。自称鹤苍头,别号冶欧斋主。是中国报纸讽刺漫画的先导之一。曾为上海各大剧院制作布景画幕,名噪一时。曾任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上海美专前身)校长。为我国现代早期的舞台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后任新华艺术专门学校副校长,擅长中国画,师法任伯年,作画题材宽广,凡花卉、翎毛、山水、人物、走兽、时事新闻,都有涉及。故名其画室为“冶欧斋”,在国外也颇具影响。法国国立博物馆、德国柏林艺术院均藏有他的作品。出版有《聿光画集》二集。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姜丹书(1885-1962)
江苏溧阳人。字敬庐,号赤石道人,斋名丹枫红叶楼。是中国第一批美术教师。曾游日本、朝鲜及国内各地,考察艺术教育。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五十余年之久。编写有美术教育普及性读物《美术史》、《美术史参考书》。后转向解剖学、透视学和摄影等学科的研究。亦喜作国画,尤长于画红柿、红叶。工诗,健谈。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著美术史、透视学、艺用解剖学三十八讲。传世作品有《黄山图》,图录于《现代书画集》。著有《艺术论文集》、《敬庐画集》、《美术史》、《艺用解剖学》、《透视学》等十余种。
吕凤子(1886-1959)
江苏丹阳人。原名吕濬,号凤子,江南凤、凤先生。擅长人物和书法。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10年在上海创办我国最早的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神州美术院。曾任上海美专教授兼教务主任、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高级绘画科主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组教授、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专校长。解放后任江苏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教授、江苏省人大代表、全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美术史讲稿》、《中国画法研究》、《凤先生说美育》、《吕凤子仕女画册》、《吕凤子华山速写集》等。
朱屺瞻(1892-1996)
名增钧,号起哉,别号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等,江苏太仓人。自幼酷爱书画,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上世纪50年代后主攻中国画。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作品融会中西、笔墨雄劲、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曾任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西画系研究所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新中国建立后 ,朱屺瞻受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后又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大学艺术系教授等。从艺期间,他多次赴外地写生、创作,举办个人画展,成为我国著名国画大师。朱屺瞻画风老辣,自成一体。著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谈》、《朱屺瞻画选》等多种,作品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1995年上海市政府在虹口区建造了朱屺瞻艺术馆。
汪亚尘(1894-1983)
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原名松年、字云隐。跟图画老师张聿光学画,结识乌始光、刘海粟,当年共同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专前身),并任函授部主任兼教员。20岁与丁悚、张聿光、刘海粟组织振青社,出版过《振青书画集》。21岁与陈抱一组织东方画会。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主任教员及教务主任。1924年与刘海粟联名建议《拟请于英国退回赔款中划出一百六十分之一建造美术馆》。1931年返国后筹办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师范学校,任教务长。1935年担任《国画月刊》编辑,又被聘为《美术生活》大型画报的特约编辑。1935年曾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师范学校教科书《美术》上下两册及简易师范学校教科书《美术》上下两册。
潘玉良(1895-1977)
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原姓张,后随夫姓,改名潘玉良,又名张玉良,字世秀,安徽桐城人,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
热爱艺术的她,于1918年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朱屺瞻、王济远学画。1925年获取罗马奖学金,到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1926年她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质奖,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
潘玉良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作出了丰富的贡献。
刘海粟(1896-1994)
原名刘槃,字季芳。我国当代艺术大师、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1896年3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1912年创办我国第一所正规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他在美术教学中率先使用人体模特儿写生,虽遭到军阀和封建势力的围攻,仍自始至终表现出坚持真理、维护艺术尊严的决心和态度,被称为“艺术叛徒”。他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首先实行旅行写生和男女生同校学习制度,并于1918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业性的《美术》杂志。
刘海粟的艺术成就卓著,擅长油画和中国书画,对诗词亦有很深的造诣,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珍品。他先后十上黄山写生,影响播及海内外。他的学术著作颇丰,主要有《画学真诠》、《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存天阁谈艺录》、《黄山谈艺录》、《刘海粟艺术文选》、《石涛与后期印象派》、《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创新》等。
新中国成立后,刘海粟先后出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和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一级教授。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文联名誉主席、艺术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美术馆名誉馆长,上海油画雕塑院高级艺术顾问,民盟上海市委顾问。是第一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陈之佛
(1896-1962)
浙江余姚人。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中国画家。曾创办尚美图案馆并从事工艺美术教育,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造型生动、准确,色彩清丽、典雅,画风清新、冷逸。后期曾任南京大学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1931年在中央大学艺术系讲授图案、美术理论和美术史,先后出版《图案ABC》、《图案构成法》、《中国陶瓷图案概观》、《西洋美术概论》等书,许多著述均为中国美术界出版史上的首创。主编有《中国工艺美术史》,著有《表号图案》、《图案教材》、《艺术人体解剖学》、《西洋美术概论》等,出版有《陈之佛画集》、《陈之佛画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