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63852056
欢迎访问 上海华侨书画院官网!
最新资讯
华侨画坛
华侨画坛栏目
友情链接
书画名家
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月 清 | 作者:月 清 | 发布时间: 2012-11-05 | 1329 次浏览 | 分享到:
想到要写这个

想到要写这个题目的时候,心中直打鼓,觉着真是给自己挑了一个好大的话题。可最近所见所闻所感,的确是在“文化”的认识上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解读。也真实所见了文化作为一种生活实践,所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8月两次参访福建的“孝行村”,满眼所见都是 “有文化”的人。三年前我一位颇为敬重的老师曾分享: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也可以很有文化,一个满腹经纶的教授可能仍是“文盲”。当时很是不解,也很难诠释这两者实质的差异?可当走进“孝行村”,见路中相遇的八十余岁的担柴老翁向陌生的我们双手行古礼,见3岁的孩子向所有人均停下来深鞠躬尊称“老师”,见无论长幼尊卑皆秩序井然排队用餐,席间鸦雀无声个个谦卑尊贵。这时,你不能不感慨,这就是文化。

文化它没有绝对的高和低、厚与薄,就是一种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信念和习惯。是一种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无法与之剥离的存在。

记得小时候,父亲一直坚持全家必须全部到齐了才能开始吃饭,之前无论淘气的我们如何嘴馋、如何饥饿都不能先动筷子。邻居送来好吃的、土特产与我们分享,父母一定会想到找机会回上一份礼,并告诫年幼的我们“有来无往非礼也”,不可贪图人家的便宜。这些点滴的细节,当时不以为然。等长大了才懂得,这些早已渗透到我血液里的东西就是一种家族文化的传承。父母并没有多么高深的学识,但他们给我的确是终身受用的无价之宝。

文化跟知识、跟身份地位,都没直接必然的关系。

曾在深山的一座小庙里住了几天,与一群被社会遗弃的智障孩子生活了几天。他们或聋、或哑、或傻,几乎不识字没有正常智商,也没有一个如我们这般“聪明”。可他们懂得感恩、懂得自立、懂得与人和睦相处、懂得敬畏天地,深信因果。比起这些被家庭遗弃,被社会放弃的“最底层”人,我们有学历、有思想、有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可未必有真正的“高贵”,有文化的气质和底蕴。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残缺?很值得反思。

记得曾经读过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龙应台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她在接受台北市议会问政的一段关于“文化”的阐述,至今记忆犹新,深深影响着我。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如果他在会议、教室、电视屏幕的公领域里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在自己家的私领域里,他尊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吗?他对家里的保姆和工人以礼相待吗?

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