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63852056
欢迎访问 上海华侨书画院官网!
最新资讯
华侨画坛
华侨画坛栏目
友情链接
书画名家
读隐士赵文竹“茶话”有感
来源:月 清 | 作者:月 清 | 发布时间: 2012-10-05 | 1283 次浏览 | 分享到:
前日收到朋友从外地寄来的一套小册子

前日收到朋友从外地寄来的一套小册子《文竹茶话》,清新淡雅的外包装,封面写着淡淡的几行字:“拿得起,放得下,莫负这杯茶。入得厅堂出得家,才算真潇洒。得志时没多啥,破产时没少啥,明天还没到,昨天早过啦,生命只在当下,何牵何挂?”只聊聊数语,却让我掂量出了这几本小册子的份量。于是郑重其事的包好带回家,挑选心清静的时间认真品读。

小册子的作者“赵文竹”,早在三年前就知道他。当时看到上海一家知名的素食馆到处挂的都是他的作品,一时还很难接受这种画风。随性、散漫、无章法,一幅画当中文字的篇幅有时占据了画面的大半,而寥寥数笔的图案却蜷缩在画面的角落。当时真觉得饭店的老板审美情趣很“特别”,把这样的作品挂的满大堂都是。

而今日翻开册子细细品读,才明了自己当年实在眼拙。每幅作品深深体味文字之后,再感受那几笔随意的“涂鸦”,才懂了什么叫绘画的“意境”?意境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它未必是有形的物的展示,也不仅仅是画者个人情感的彰显。它更多的,是画者与观者精神世界的共振与对话!我看画是外行,但一本小册子,让我开始体味艺术的美与真。

凡真的东西,才为大美!

上网查了作者本人的介绍,才知道被誉为“中国最后的隐士”赵文竹。少年失学,自学成家。曾以独创之玻璃画、水泥画闻名于世,在四十不“惑”之年偶然接触佛经,豁然悟道后归隐燕山。淡泊自守,参圣贤之法,悟人生真谛。偶有所得,形诸笔墨,不经意间创作了大量诗词、朵文、小说和书画作品。

一位于四十不惑之年突然开悟,让人生蜕变的智者,一位倡导“艺术为人生,人生即艺术”的布衣书画家。他的人生经历本身,即是“寻真”的过程。而以“寻真”之心作文、作画、作诗,才能不失士大夫的精神和胸怀,在笔墨间自如挥洒,来去自在。

    我们说读书旨在明理,那艺术何为?以笔者浅知拙见,艺术至高境界谓之“载道”。凡能够载道之艺,才为真正的艺术,是不孤立、不牵强、不乏味的艺术。

再品“隐士”小语,更有深意,与君共勉。

涂抹几笔丹青,编造几句韵语,人们便以此为艺术,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生命本身是艺术,以最小的物质代价活出最高的人生质量才是真正的艺术。

艺术的本质不是一种形态,更是一种状态。作为艺术家,只有在你个体的生命律动和天地大生命律动产生共振的时候,才能诞生不朽的作品。这种共振是放下一切功利心、显示心和执着心之后自然产生的,它远离一切刻意的造作和设计。

古人的天人合一境界,不是今天名利场中的艺术家可以梦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