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乔荣,1961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自幼秉承家学,爱好中国书画艺术,早年师从山水花鸟画家唐秉耕先生,后又受业于“江南猫王”陈莲涛先生,得其真传。并长期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师法自然,化古融今,工写结合,神法兼备,高雅秀逸,意境深邃的个人风格和特色。其作品先后被各大媒体报道。同时在东南亚港澳地区参展,屡次获奖。近年来书画作品又有新的突破,更具艺术潜力,被鉴赏爱好者看好、收藏。
张乔荣,1961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自幼秉承家学,爱好中国书画艺术,早年师从山水花鸟画家唐秉耕先生,后又受业于“江南猫王”陈莲涛先生,得其真传。并长期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师法自然,化古融今,工写结合,神法兼备,高雅秀逸,意境深邃的个人风格和特色。其作品先后被各大媒体报道。同时在东南亚港澳地区参展,屡次获奖。近年来书画作品又有新的突破,更具艺术潜力,被鉴赏爱好者看好、收藏。
现为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员,《海上书画》研究院特邀画家,上海中华书画协会会员,南山书院理事、画家,上海创作协会会员,上海海上书画院画师。
《艺术评论》
上海画家张乔荣先生一帮朋友来到丽水时,正是青田杨梅成熟的时节,他们运气真好,一到丽水,下了多日的梅雨即止,天气开始放晴。
在我认识张乔荣先生之前,我们就似乎有个约定,在杨梅成熟之时相聚于浙江绿谷。我跟张先生神交已有一段时间,那是我妻兄牵的线,张先生是我妻兄的朋友。我妻兄在上海经商多年,前阶段回来突然对家乡的民间工艺术品发生了兴趣,于是,我送了他一套由我们作协编写的“丽水绿谷文化丛书”,无意间让张先生看到了。应该说,是享誉中外的青田石雕、龙泉青瓷和宝剑吸引了他。特别是青田石雕与张先生的花鸟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青田石又名五彩石,选材都以花鸟为主,山水次之,人物动物兼顾。花鸟代表作如:著名工艺大师林如奎的《高梁》《红梅》,周百琦的《春》(以春笋和杜娟花为题材),倪东方的《秋》(以高梁为题材)《花好月圆》《杨梅》。青田石雕工艺特点是“因材施艺,因色取俏”,创作上依物宣染,工写结合,虚实相生,正切合张先生的国画风格。
到青田、龙泉看过绿谷三宝后,正合我周末休息,我们就安排在腊口镇大坑村我妻兄的乡村别墅里聚会。房子很宽敞,三间四层,伙房在外面,柴灶做饭;屋外溪水潺潺,庄稼葱葱,一色的浙西南乡村田园风光。我丈人两老性格豁达,热情好客,拿特制家酿米酒招待,把大家喝得兴高采烈,醉意朦胧。大坑村历来酒风豪爽,白烧红酿,家家坛酒。我丈人两老都好酒,中晚两次,白酒二两,红酒半斤。张先生开杯时还是步履蹒跚,小心翼翼,如小孩涉水,踮足探步,若即若离;后见黄先生也破例举杯,深被感动;三巡过后,兴致勃发,就若鱼得水,泅入水中。俗话说的好,人逢知己千杯少。老丈人今年八十有几,却是杯杯不让,更让张先生感动惊羡不已。张先生说,此酒喝起来辣而不硬,柔韧可口,一线穿喉,酒气回肠荡,豪情满怀;又酒逢二老,豁达开朗,也是个性情中人,使我有了回家的感觉,难得今天喝得高兴啊!我趁机提议张先酒后作画,必得佳作。
饭后喝茶,品过杨梅,张先生真的在堂屋里铺纸泼墨了。夜幕早已降落村前,屋外清风徐来,虫鸣声此起彼伏。在灯光下,张先生从容泼墨,信手填彩。第一幅画画的是“松鹤延年”,两只仙鹤相依为伴,厮守到老。张先生说这是送给我丈人两老的,祝两老长命百岁。我也趁醉向张先生讨得一幅鸳鸯戏水,题名为“荷塘清趣”,由荷得题,正合我意。时间已有点迟了,看张先生已有倦意,我示意他收笔休息,他却铺纸再作一幅“花开富贵”,送予我妻兄儿媳八月新婚,这是张先生最拿手的牡丹图,画以牡丹为主题,磐石为依托,双鸟为眼睛,示意现代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画毕,一起染朱用印,曰“海上乔荣”,是为号。夜至三更,万籁俱寂。明天还得去丽水的古堰画乡和遂昌的三墩文化村,大家便洗洗休息。